ARTIST
NIU x 内存品牌 魏明辉
别急着淘汰
内存,再设计的力量
我是个平面设计师,从毕业以后一直从事这个行业,做了十几年,现在也有了自己的设计公司。
与此同时我在做一个再造设计的品牌。简单的说就是用一些废弃的材料,去做一些生活品,比如箱包,笔记本等等,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内存。
这件事情我已经做了四、五年。从小的零钱包到大的旅行箱,每发现一个好玩的材料,就开始研究它再利用的可行性。逐渐发现每一个类别都有它适合做得东西,有防水的,可以用来做包;有像布的材料,甚至可以做领带,服装。虽然产品不算成熟,但做了很多这样的研究。
我对再造设计这种形式比较喜欢,但redesign这个概念并不是我提出来的。早在九十年代,欧洲和日本就有很多这方面成熟的商业品牌,那个时候这些设计品大部分也是可以销售的,比如放在艺术区的商店里去卖。但是不管中国还是国外,都存在一个加工和材质受限制的问题,所以从事研究的人就比较少。可能因为我不是一个很追求商业化的人,我觉得这是一个完全值得花心思去研究的门类,所以想要努力把这种文化引入国内。
坦白讲我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产品设计师。因为尽管再造这个概念在国外已经发展了很多年,但是在国内,这样的东西要做成什么样子没有任何参考。当时只能去参考别人的用材和加工,把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做成再造的产品。我不强调造型的创新性,只是赋予它一个再造材料的感觉,强调的是用旧材料演绎之后的不可复制性。我觉得这个概念是对的,想要争取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门类。
几乎无法复刻的偶然就是再利用的魅力
今年的四月,参加了M1的发布会,因为是一款色彩很丰富的产品,于是看到了一些个性很鲜明的喷绘材料,作为设计师对这些比较敏感,就跟小牛的工作人员聊了一下,用这个材料为小牛作内存再造的旧物利用设计。因为在资源的节约的层面上,我们算是想法一致的伙伴。
这次合作的作品分两类,一类是比较实用的笔袋,钱包,旅行箱;还有一类是这种很酷的西服。后者更倾向于作为一个作品出现,它更大的价值不是作为一件衣服,而是一个艺术的载体。把广告穿在身上的趣味性和材料再利用的启发宣传,高于衣服这个概念本身。
再设计这类作品的魅力在于每一个图案不是刻意形成的,带有一定的偶然性,连设计师本人也无法预见每一件产品的模样。把原有的图案裁剪后再拼接在一起会产生一种蒙太奇的感觉,每一个作品想要再复刻一个几乎是不可能的。它的个性化不是塑造出来的,有可能上面的字母就是你的名字,可能上面一串数字就是你的生日,在视觉冲击的同时,可以给使用它的人一些惊喜。
大众产品 小众做法
小牛是一个让我重新审视科技的的品牌。
用小众做法来做大众产品,我觉得这很对。因为现在很多人创业,他首先想到的是没有人做过的事。电动车是一个已经有很多人在做的事,小牛这个时候出现,用一种全新的方式,进入我们的视野,打破了传统行业中的种种弊端,从原点开始研究这件事最正确的样子,是我很赞赏的一点。
做适度的设计,也是小牛很吸引我的一点。因为他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整体的协调性。在我心里好的设计要有耐人寻味的传承性,就像mini,甲壳虫,它不是一个空降的让人接受不了的东西。我不觉得造型夸张的,让人眼前一亮的就全都是好的设计,遵循审美的有时代特征的设计才是人们需要的,小牛这个度把握的很好。
每一个创造者都是自己产品忠实的体验者,是可遇不可求的。接触了小牛,会发现内部都是年轻人,工作很有热情。同时每个人都在使用自己的产品,对自己在作的事情充满了喜爱。企业魅力在于他是年轻人做年轻人喜欢的产品,再去告诉另一群年轻人,一切顺理成章。
老物件收集者
我是一个希望把生活步调放慢的人,相对于快消品,我个人更钟爱老物件。
一方面,就好像古典乐到现在依然很受欢迎一样,能留存至今的日用品的设计和它的工艺,都是完全符合现代人审美的,因为它在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就是花了很多心思的。就好像一只瓷杯,它本身的价值就是能用几百年,因为制造它的人的初衷就是这个样子的。这跟一部手机是不同的,是现代的人想要淘汰东西的速度太快了,这也是数码产品的艺术收藏价值普遍偏低的原因。
另一方面,作为设计师,老物件能给我带来的启发会更多,因为被时间沉淀过的文化是一定会有借鉴价值的。也许当时的技术没有现在发达,但是你可以从一件产品上找到当时的人解决问题的思路,也可以透过每一个年代的老物件去了解那个时代人的生活方式。